掌握枪械特性是提升射击水平的基础。步枪作为主力武器,M416和SCAR-L凭借稳定性成为首选,尤其满配M416在中距离扫射时优势明显;AKM虽伤害高但后坐力大,需一定操作技巧;冲锋枪如UMP45适合新手近战,Vector则依赖扩容弹匣提升容错率。狙击枪中,98K和M24适合远程点杀,而连狙SKS更适合中距离连续压制。霰弹枪如S686在贴脸战时爆发力极强,但容错率较低。理解每把枪的射程、后坐力模式及适用场景,才能根据战况灵活切换。
垂直后坐力可通过下滑屏幕控制,而水平后坐力需依赖配件减轻。步枪优先装配垂直握把和枪口补偿器,狙击枪需搭配托腮板。倍镜选择需兼顾距离:红点/全息适合30米内近战,四倍镜为通用选择,六倍镜调至三倍可应对中远距离。练习时建议从裸枪开始熟悉基础后坐力,逐步增加配件调试。压枪并非单纯下拉屏幕,需结合开火节奏与准星回正时机,形成肌肉记忆。
快速扩容弹匣对射速快的武器如Vector至关重要;消音器适合隐蔽作战,补偿器则强化正面刚枪能力。握把选择需根据枪械特性:直角握把减少水平晃动,轻型握把提升开镜速度。狙击枪优先考虑高倍镜与子弹袋,而步枪建议配备双瞄具应对不同距离。配件获取需提前规划,例如优先保留步枪枪托,避免临时更换武器时配件短缺。
高位地形提供视野优势,但需注意暴露风险;掩体边缘采用闪身枪技巧可减少受击面积。中距离对枪时保持移动射击,避免静止成为靶子;近距离交火可关闭镜直接腰射,配合左右位移干扰对手瞄准。载具不仅是交通工具,必要时可作为移动掩体或制造爆炸陷阱。投掷物如烟雾弹能创造战术转移空间,手雷则用于逼迫敌人离开掩体。
明确分工让狙击手专注远程压制,突击手负责近战清点。交战时通过语音同步集火目标,避免伤害分散。救援环节需优先投掷烟雾弹封锁视线,再实施救治。物资分配应优先保证主力输出位的配件和弹药,例如将八倍镜分配给狙击专精队员。观察队友弹道也能辅助定位敌人,形成交叉火力网。